很多入E3的基本都配的B85的板子,所以平台价格才会便宜。
1230 v2真是一代神u,太tm保值了。感谢AMD,我的1230V2还能再战好几年。
我的E3 1230V3,前段时间又加了8G内存和一块240SSD。已无升级欲望了。
没有激烈竞争,Intel就会一直挤牙膏,而且价格也不会降。
回顾过去从奔腾1,奔腾2,奔腾3到奔腾4,哪一代不是大幅度提升性能?
双核CPU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奔腾D到酷睿D再到酷睿2D,甚至后来的四核,也可以说是一直在提升
可到了酷睿i的时候却开始原地踏步了,从1代到现在的6代,除了支持内存的种类更新了以外,自身性能毫无提升,甚至为了坑钱出了低压CPU,美其名曰低功耗,屁!低压i7甚至还不如标压i5。别说自带核显,用核显的人基本上也不会去玩游戏,所以再怎么提示也就是一堆数据而已,ntel已经走歪了路。
距离Intel著名的64bit处理器Core 2 Duo(酷睿2)发布已经整整十年,从普及型的E6400到旗舰级的Core2 Extreme X6800,这一系列由Intel 65nm工艺打造的处理器中有太多的经典产品。可以说,酷睿2是桌面平台处理器的转折点,引用Anandtech当年的评价就是:“这是半导体有史以来最振奋人心的产品”。
旗舰产品X6800主频高达2.93Ghz,支持更高的前端总线频率,芯片面积143平方毫米,比前代Pentium D的162平方毫米更小,由于不集成GPU,十年前的处理器比今天的产品小得多。
当年X6800的价格为999美元,跟今天8核的Core i7-5960X相当,而E6400则为224美元,和Core i5-6600一致,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快点跟昨天说再见,intel把昨天还是次旗舰产品的3.4Ghz的Pentium D 945砍到比E6300还低的163美元,这是intel桌面处理器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
酷睿2的缓存设计较前代Pentium4的变化体现在一级缓存大幅增加到32KB,,延迟降低到3个时钟周期,二级缓存则为双核共享的4MB,延迟降低到12~14时钟周期。对手AMD的K8虽然有更大容量的一级缓存,内置内存控制器的设计相比Pentium4有较大优势,但带宽偏小,二级缓存容量也有明显差距,实测表明,酷睿2一级缓存带宽为K8的2倍,二级缓存则达到2.5倍。
至于芯片大小方面,如果用熟知的CPU、GPU来判断的话1250平方毫米可能是天方夜谭了,毕竟就算到了今天,14/16nm时代,150亿晶体管,610平方毫米的NVIDIA P100处理器几乎到了认知极限 。但这毕竟是整个行业的报告,就拿图像传感器来说,全幅CIS的尺寸大致是864平方毫米,业界量产的时间也正好是2000~2001年,如今,索尼已经能够量产33X44幅面的传感器(面积接近1500平方毫米),所以面积一说相当准确。
到了2021年,DRAM的核心面积将缩小到780平方纳米,当今的数字为3480,2021将是最后的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在2030年会看到2nm工艺。
今天的当红小生Finfet还有5年的发展期,进入7nm的时间表是2019年,2021年在5nm上终结。让Athlon64大红大紫的SOI工艺(绝缘体上硅)则会在2017年终结,末代皇帝将是10nm FDSOI,取代Finfet的将是VGAA(vertical gate all-around),2021年登场,预计会在2030年进入2nm制程,这时候的核心电压仅为0.4V。
未来NAND仍然得靠3D堆叠来实现扩容,当前单封装密度为三星850EVO上48层堆叠的256Gbit,到了2022年可以达到128层1Tbit,2030年到512层4Tbit,这时候就会看到64TB的SS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