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256GB固态硬盘至少需要221元成本。
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09年,那时候菊花只是说一种花,醉了也仅仅代表喝多了,在大家忙于偷菜的时候,串行ATA国际组织(SATA-IO)正式发布了新版规范“SATA Revision 3.0”,同时向下兼容旧版规范,理论最高传输带宽从3Gbps翻倍到6Gbps。
SATA3.0接口
作为SATA接口的的延续,SATA3.0接口相对于各种新生接口而言技术成熟可靠,兼容设备多,普及程度高,且6Gbps的对于普通2.5英寸SSD堪称够用,自然而然SATA 3.0接口也就成为主板上必备的接口了。如今在高端SSD价格居高不下,SSD并不能完全取代HDD的的情况下,相信SATA 3.0接口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依然会是主流。
SATA接口SSD
SATA-Express,或者叫SATAe,便是SATA协会提出的解决方案。SATA-Express是SATA接口 + PCI-Express的混合体,其理论最高带宽可达10Gbps,能兼容SATA标准的老硬盘,也能使用SATA-Express接口的高速SSD,每个SATA-Express接口可以接1个SATA-Express硬盘,或者2个SATA硬盘。
十年前刚面世不久的1tb机械硬盘标出3000的天价,但是现在却已经是装机必备,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SSD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假如NAND闪存制造大厂不再遇到危险相信大家的电脑都插上1TB的NVMe M.2 SSD的日子过不了多久就会到来的吧。
2006年当三星发布第一款民用SSD开始,谁也没想到这个性能怪物仅仅用10年便颠覆了HDD在存储界长达60年之久的统治霸权,并且愈发有取而代之的趋势,如今,电脑里不装个SSD总觉得哪里不正常。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主板硬盘接口的变革,传统的SATA接口限制了SSD的发挥,为此人们发展出了各种更高效的传输接口,其中就有现在十分流行的M.2接口。
在传统SATA硬盘中,当我们进行数据操作时,数据会先从硬盘读取到内存,再将数据提取至CPU内部进行计算,计算后写入内存,存储至硬盘中;而PCI-E则有所不同,数据直接通过总线与CPU直连,接近最大的传输速度,最大的数据量,省去了内存调用硬盘的过程。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把两种通道理解成两辆相同的汽车,PCI-E通道的汽车就像是在高速上行驶,而SATA通道的汽车就像是在崎岖山路上行驶,显然PCI-E速度要快一些。
SATA3.0接口仅6Gb/s理论传输速度无疑阻碍了SSD性能的发挥。以SATA 3.0版本计,其总线的带宽为6Gbps(也就是理论最大传输率750MB/s),但没有可能达到这个理论值。
如果的确没办法使用M.2 SSD或者完全发挥它的性能,这时候不妨也考虑下SATA 3接口的SSD,类似金士顿这样的大牌,也就不到500元的售价,500MB/s的读取速度相比传统HDD机械硬盘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了,老平台升级可以更多考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