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电视指的是3840×2160像素分辨率的电视机,它的分辨率是2K电视的4倍,在此分辨率下,观众将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感体验。
新的高清晰度电视也采用了16:9的宽高比,并且把清晰度从标准清晰度时代的720x576(PAL)大幅度提高到1920x1080,并采用了多声道环绕声索尼SRX-110/105 4K投影机音频,这样高清晰度电视的屏幕宽高比和信息量已经与35mm胶片影院发行拷贝非常接近了。
电视引入高清晰度技术后其清晰度达到了接近2K的水平,打破了电影和电视原有的平衡,电视再次对电影构成了威胁。
为了应对高清晰度电视的挑战,电影必须引进新的技术标准以便在技术层面上继续保持对电视的优势。
激光大屏是趋势,现在很多别墅和大户型都安装的激光影院。上次去一个朋友家,就是安装的长虹的激光影院,不管是看电影和玩游戏都特别过瘾。反正我朋友说长虹的激光影院特别好,他是因为之前用长虹4K 电视感觉好才选的长虹激光影院。
用过投影仪的朋友都知道,由于投影仪的投射比关系,想要获得超过100英寸的投射画面,就需要更大的投影距离,对于客厅面积的大小有着一定的要求;
100英寸抗光幕布其售价22999元,是三款产品中最低的售价,即使如此,这个价格相比目前主流的五六十英寸的智能电视,还是有着很一定的差距,对于普通家庭消费来说还有着不少的压力。不过相比同尺寸的液晶电视,2万多的价格又相对便宜,毕竟100英寸的液晶电视售价是几十万。所以应该说,激光无屏电视的定位更趋向于中高收入的高端消费用户。
十几年前,数字格式电影就已经开始取代胶片,而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是其先导者。2002年,《星球大战2:克隆人的进攻》(Star Wars: Episode II-Attack of the Clones)成为首部完全用数码视频格式拍摄的影片,然而在当时该片仍需要转成35mm胶片格式才能在大多数影院放映。据其制片人估计,他们花在220小时的数码录像带上的费用只有16000美元。如果使用相同数量的胶片,费用则高达180万美元。
不过,在影片拍摄完成后,数字技术才真正开始发挥节约成本的作用。制作一个35mm胶片拷贝并运输至影院的费用是1500美元,一部大片通常发行5000个拷贝,这样算来,费用将增至750万美元。数字格式影片完成这项任务却可以省去近90%的费用。
不论操作多么谨慎,35mm拷贝每在放映机播放一次就会多磨损一次,沾染污渍——出现刮擦、裂痕和边缘磨损——这将影响观看效果。据说《泰坦尼克》(Titanic)因为影院播放次数太多,有些拷贝竟然断在了放映机上。这样看来,胶片的确和人一样易逝、脆弱、难免一死;相比之下,数字电影似乎“长生不老”。数字拷贝放映一次乃至数千次之后品质不会衰减,而电影公司的收益却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