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家庭医生 -健康养生
红薯成了绿色食品野菜则成了原生态
   红薯成了绿色食品野菜则成了原生态
当年吃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吃则是为了健康长寿。
在这样的旗帜下,红薯山药成了绿色食品,野菜则成了原生态。这不,海口一家豪华的潮州菜馆,居然推出了“地皮菜”,来“满福隆酒楼”吃饭,“地皮菜”喧宾夺主,成了抢手货。
地皮菜,名称很多。有的地区称作地皮菇、地软、地耳、地衣、地木耳,野木耳、地见皮、地钱、岩衣、地踏菜、雷公屎、地曲莲。还有人称作天仙菜、绿菜等。因为地皮菜必须在雨后采集,餐馆里有小资分子为它取了一个伤感的名字——“情人的眼泪”。
在长江流域,每到雷雨过后,江边的河滩上,常常出现这种像木耳一样的菌类。于是,每逢雷雨过后,父母就吆喝我们去捡“地见皮”,现在才知道这就是地皮菜。地皮菜滋生在潮湿的草丛中,黑色散落,很容易就捡满一篮子。不过,记忆中那时节的地皮菜并不怎么好吃,味同嚼蜡。试想,当初连菜油都限量,纯粹的地皮菜能有什么味道。就是鱼翅,没了高汤配合,吃起来不是比粉丝都不如么?
海口“满福隆酒楼”的地皮菜是拌鸡蛋炒的,鸡蛋和地皮菜几乎各占一半,都炒得细碎,金黄伴着墨黑,油汪汪的,让人看着就口舌生津。地皮菜上来,服务员只是给食客看一眼,验明正身,然后又撤了下去,等地皮菜转了一圈再回来,都被包成了春卷样。吃一口,品一会;再吃一口,再品一会。很快,盘子里就空了。有意犹未尽的食客叫唤“再来一盘”,扬言“今天就把这当主食了”。可是,机会好了可以“再来一盘”,很多时候就只能等下回了。厨师解释,这玩艺都是天生的,还得等雨后碰机会,吃个新鲜可以,哪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人们为什么追捧地皮菜?有人说这是怀旧,如今的城里人,当年都在乡下呆过。现在所谓的成功人士,在最初没成功的日子里,也曾上山下乡,也曾吃过地皮菜。如今回到城里,大鱼大肉吃腻了,生猛海鲜吃多了,吃得脑满肠肥,自然就思念贫困时期的食物。于是,当年填肚子的食物,贴上了生态、健康的标签,就这么粉墨登场了,地皮菜就是这么混进了食谱。
其实,科学对地皮菜早就有定义。它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像泡软的黑木耳。地皮菜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有老外研究发现,地皮菜所含的一种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能对老年痴呆症产生疗效。医学家则进一步确认,地皮菜是一种很好的低脂肪营养保健菜,能降脂减肥,具有补虚益气,滋养肝肾的作用。
生物学家介绍,地皮菜生存范围很广,在零下80℃至80℃下均能生存,从南极到沙漠均能繁衍,中国全国遍布,耐旱性强,即使休眠几十年,遇水又会恢复生机。
老祖宗早就在研究地皮菜了,《本草纲目》上称“地踏菰”,又称地踏菜。地皮菜和发菜同属。清代《野菜谱》中一首歌谣《地踏菜》,记述地衣救荒:“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东家懒妇睡正浓。”那种得意,那般惬意,硬是使地皮菜上了一个档次,不仅能充饥,而且是享受。
【返回】 | 【专栏】 | 【频道】
养生保健知识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