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新方法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广州医学院吴邦富副教授关于乙肝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可能为将来开发慢性乙肝治疗药物,尤其是开展乙肝免疫调控治疗提供新方法。
一直以来,学术界认为慢性乙肝是由于患者不能产生一种特异性辅助性细胞和细胞反应,导致乙肝病毒不能被清除而形成长期感染,最终导致肝病慢性化。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阐明乙肝病毒的免疫致病机制,而且能够指导临床科学开展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对建立新型免疫调控治疗方案也有直接帮助。
据吴邦富介绍,八十九例慢性乙肝患者在广东银行医院肝病中心实施免疫调控为主的抗病毒治疗半年后,六十一例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检测不到。乙肝“大三阳”转换为“小三阳”,转换率六成八。而与此相对照,单用抗病毒药物二年e抗原转换率仅三成左右。
他表示,这种疗法适合中国三千万乙肝患者实施规范抗病毒治疗策略,完全可以达到中国首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所提出的持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治疗目的。
专家认为,目前世界公认的五种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均有严格的适应症,甚至导致病毒变异、耐药等。
对于单一抗病毒疗法的局限性,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会长李福山教授介绍,目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抑制乙肝病毒的首选药物,但药物是把双刃剑,这类药物使用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口服贺普丁第三年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九,大多数患者停药后出现反弹,少数病例甚至导致重症肝炎。
而免疫调控治疗可以使患者体内建立一支“防御卫队”,像健康人一样消灭乙肝病毒这一入侵之敌。免疫调控为主的抗病毒治疗是今后征服乙肝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