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治疗包括三方面
(1)病因治疗:
即积极治疗上述原发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症、焦虑症是失眠常见的原因,而慢性失眠也常常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应积极治疗。
(2)睡眠卫生教育和认知行为疗法:
睡眠卫生教育包括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造就适当的睡眠环境,注意饮食适量,避免咖啡因、尼古丁及酒等。认知疗法的内容包括教育病人了解自己的睡眠需要,纠正他们对睡眠不切实际的期望,与病人讨论其焦虑和恐惧的想法,如过分担心失眠所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失眠本身所产生的影响。
急性失眠多与社会应激事件有密切的联系,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事,也会有身体不适之时,因而失眠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对短暂失眠紧张不安,即使是慢性失眠,也不必过度恐惧,许多患者就是因为担心失眠而产生了失眠。
许多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认知行为疗法对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这些疗法可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的觉醒次数及缩短其持续时间。
(3)药物治疗:
同所有的慢性疾病一样,慢性失眠的药物治疗可能是长期的,要耐心说服患者不要急于求成,当一个患者有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时,可以接受长期治疗,但对于失眠却要求尽快治愈,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近年来,国际上召开了3届国际睡眠障碍专家研讨会,会上提出了“按需治疗”和“小剂量间断”使用催眠药物的治疗原则,可避免产生药物依赖和药物耐受。
催眠药物按需治疗的具体策略是:
1、预期当晚入睡困难时,于上床前15分钟服药;
2、或上床30分后仍不能入睡时,或比通常起床时间早5个小时醒来,无法再次入睡时服药;
3、第2天白天有重要事情时,当晚服药。
治疗失眠的药物有三大类:
苯二氮卓类即安定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唑吡坦和佐匹克隆)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现提倡非苯二氮类催眠药物可作为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唑吡坦可作为原发性睡眠的首选药物。慢性失眠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认知行为疗法的种类
刺激控制疗法
只有在困了时才上床卧室只用来睡觉
15—20分钟无法睡着时,到其他房间去读书或进行其他较安静的活动,当困了时再上床
如果需要的话可重复上述活动
无论睡眠时间长短,要在固定时间起床
避免白天小睡
睡眠限制疗法
将在床上的时间减少至估计的总睡眠时间(最少5小时)
当估计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与在床上时间的比值)达到至少90%以上时,每周增加15分钟在床上的时间
放松疗法
体力部分的内容:进行肌肉放松、生物反馈
脑力部分的内容:意念训练、冥想、催眠术
认知疗法
改变对睡眠的错误观念和态度
睡眠卫生教育
纠正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如环境干扰、卧室温度、饮酒、咖啡因、尼古丁,缺乏体育锻炼或锻炼时间距离睡眠时间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