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家常菜谱
生姜可健胃消食止呕
    生姜可健胃消食止呕
生姜、干姜应用浅析
这三种中药都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由于各自的性状不同,所以它们在临床上的主治用途也各有不同。
生姜:为姜的新鲜的根茎,性味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可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如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就是防治风寒感冒的一剂良药。此外,生姜还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如用于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理中丸,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
炮姜: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性味苦、辛、温。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炮姜的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
生姜、干姜:均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夏秋霜降前采挖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为“生姜”;冬季冬至前采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经晒干或微火烘干为“干姜”。
性味归经与临床应用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多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单味生姜可健胃消食止呕。胃寒呕吐,可配半夏、吴茱萸;胃热呕吐,可配黄连、竹茹;水饮呕吐,可配白术、茯苓等。用于肺寒咳嗽,痰多胸闷者,多与苏叶、杏仁、桔梗、前胡同用;痰热咳嗽或中风痰壅失语肢麻,需配竹沥清热豁痰。生姜配半夏有明显的和胃止呕作用,并可解半夏毒。生姜还可解天南星、乌头、百部、木薯、闹羊花等药毒,轻者取汁含嗽5ml,4h1次;重者鼻饲5ml,2~3h1次。生姜配大枣能保护胃气,可减弱或消除其他药物对胃肠的刺激。生姜配白芍能制白芍之寒而温经止痛。常用量3~10g,煎服或捣汁冲服。禁忌:本品辛温,阴虚内热及有热盛之证者忌用。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肺,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
干姜性辛温,善去里寒,通行阳气,尤长于温脾胃阳气。治脾胃虚寒,常配党参、白术、吴茱萸、炙甘草等温肺化饮,与白芥子、细辛、半夏同用;治疗肾阳不足,伍以附子、肉桂、补骨脂等;与附子等大辛大热之药配伍,治疗亡阳脱证,可加强附子回阳救逆之功,即所谓“附子无姜不热。”与生姜相比,干姜偏于温里散寒;生姜长于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干姜还是监制苦寒药品的良药,如与黄连、龙胆草等同用,可使苦寒之品不伤胃气。常用量3~10g。
禁忌:本品辛热燥烈,阴虚有热者及孕妇均禁用。生姜、干姜为同一植物来源而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形成的两种中药,生姜为辛温解表药,干姜为温里药,两者在临床中应辨证使用,功效作用差异较大,切不可混用。
【返回】 | 【专栏】 | 【频道】
养生保健知识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