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浅静脉的伸长和迂曲,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治疗方法经历了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为主流的治疗过程, 目前正朝向微创治疗的变迁,使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1.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演变
早在公元前 1550年就有大隐静脉的文字记载,描述小腿溃疡患者,治疗时不应站立。 于1891年有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在此基础上,于1916年并用剥脱曲张静脉,直到1938年采用结扎交通支静脉术。内科非手术治疗方法有穿弹力袜,用弹力绷带包扎,注射硬化剂压迫疗法等,但均有其局限性和不足。1999年美国血管外科专家Robert Min率先报告用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此后全球多家医院相继开展。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医院相继应用开展这一微创技术。
2.手术疗法
2.1 传统的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包括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剥脱术和交通静脉支结扎术等,旨在阻断静脉血倒流,逆转血液倒流引发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纠正异常的血流动力学。 缺点是手术时血管破坏大, 切口多, 病人痛苦大,并发症多,病人住院时间长,目前有条件的医院已经放弃此手术,而采用激光闭塞加透光旋切这一微创新技术。
2.2 现代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
伴随医学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静脉内激光闭塞曲张的静脉及透光旋切治疗曲张静脉的新方法。
皮下曲张静脉透光旋切术是在液体环境中和直视曲张静脉的条件下,旋切、吸除局部曲张的静脉,是一种治疗下肢静脉张的新方法。术前病人站立时,标记曲张的静脉。手术时,病人仰卧位,患肢抬高 15 -200 ,在曲张的静脉的旁边作两个小切口,一切口插入旋切刀,旋切刀连于其手柄上,并与吸引器相连接。另一切口插入连有灌注液的冷光源。 旋切刀针对曲张的静脉旋切吸引。手术结束后,无菌包扎微创切口。用弹力绷带将患肢从脚到大腿加压包扎, 手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旋切时确保负压存在。注入适当量的麻痹肿胀液,可使视野清晰,并有镇痛止血的效果。术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约在 30%,一般在术后3-10周完全吸收。所有手术方法都有复发的可能性,曲张的静脉透光旋切吸除术特点是可以把复发的、残余的静脉完全清除掉,消除了曲张的静脉,消除了复发的根源。缺点为无法解决大隐静脉的瓣膜返流问题,必须联合应用其它术式,如结扎术或激光治疗法。
曲张大隐静脉的激光闭塞手术 1999年美国血管外科医师首先应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闭塞隐股静脉瓣和大隐静脉上段,消除大隐静脉内血液返流。激光光纤在静脉内发出不同波长的红外线激光,穿透性小,末端发射热量时产生热效应,静脉腔内血液沸腾产生蒸气泡损伤内皮细胞和静脉壁,然后形成纤维化,闭塞静脉主干及其属支 。 具体手术法比较简单,可以在门诊或病房手术室,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于内踝上方 2cm处通过套管针放入超滑导丝,沿大隐静脉主干,顺导丝插入血管鞘导管,退出导丝,于导管内置入激光光纤。 发射激光时,一边烧灼闭合曲张静脉,一边后撤导管和光纤至内踝处,助手以手沿大隐静脉行程压迫光纤脉冲点处,促使曲张静脉闭缩闭塞,最终呈纤维化,从而增强疗效。
曲张大隐静脉的激光闭塞手术的特点为手术简单,无切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腿部皮肤基本不留疤痕,治疗彻底、术后并发症低。术后 6小时患者便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治疗费用降低。但是,此微创方法不适于孕妇、哺乳期女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闭塞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总之,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特征是微创、省时和美容,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进步和改进,大有替代传统的治疗方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