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美元贬值中国就会通货膨胀
对于人民币的汇改,大家最熟悉的是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汇制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了11%到13%。
但是,在此同一时间内,美元对欧元却贬值了21%还多。这一句话,是经常发布人民币汇改消息的通稿里,无意或者有意不提的。实际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并不是中国汇改的成果,因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人民币不但没有因为中国经济价值的提升而升值,反而在跟随美元一起贬值。
在中国国内,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实际地感受到,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作为工业品的原油、有色金属和作为消费品的房地产等都在大幅涨价,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跟不上通胀的速度。
2007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指数已见6.9%,虽然此中并不包括房地产、工业品和原料的上涨。但是,看看北京、上海等地狂涨中的房地产和成品油,再看看美元在国际市场中的贬值带来的美元物价大涨,美元的通货膨胀怎样变成中国的通货膨胀的问题,就会露出端倪。
当今的中国经济现实是,在和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人民币保持低价格的制度下,只要美元贬值,中国就会通货膨胀。
引入美元,引入通胀
据美国官方公布的资料,2001年美国货币发行总量达到7.8万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国内流通的只有6000多亿美元,比重不到发行总量的8%。在2006年,美元国债也就是晋家债务总额已高达6.4万亿美元。
实际上,美国一直在以双赤字的方式,持续贬值美元。如果以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计算,从2002年以来至今,仅6年时间美元对欧元贬值达64%(欧元2002年2月汇价0.87美元,现价1.43)。据英国《金融时报》的统计,至2007年底,全球流通的欧元纸币总价值会超过美元。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对美元地位及美国经济更有危险性,为缓解“次贷危机”,美联储只得又选择降息,而降息的当天,美元汇率就立即下挫。
这个因素与美国多年来扩张印钞结合,若干年内美元的持续贬值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过去的2007年一年内,美元对应欧元就已贬值了10.05%。
日本前财务省汇率政策高官神原英姿预测,美元可能在2008年大幅贬值。减持美元资产就成为产油国和日本、韩国等亚洲各国应付当前美元危机的第一反应。而美元过度超发、币值贬值,带来了当今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相对于美元的大涨价,以及全球范围内以美元计价的通货膨胀。
美元持续贬值、与欧元的汇差越来越大,对中国这样一个实行汇率和美元联系、并且追求人民币对美元低价格的国家,结果就是原材料进口价格越来越高。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持续贬值,还造成时滞上的汇差。这二种汇差叠加进一步增高了原材料进口成本。高成本的原材料进口必然传导到下游产品的全面涨价。
中国目前的燃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直接相关,因为中国需要进口的原油已超过45%,国内的铁矿石、有色金属价格也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而这些不断涨价的产品都会通过产销成本,传导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消费中来。
美元对欧元汇率走低,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农产品等价格随之大幅走高,在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下,通过汇率传导的通货膨胀,在中国就成为必然。而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低价,仍在不停地在中国国内增加人民币的发行,人民币过度流放的货币效应带来的币值贬值和通货膨胀,将追随美元的步伐。
因此,当前的宏观调控,无论是调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甚至某些部门幻想的直接干预商品市场价格,对这种通货膨胀都不会起到根本作用,特别是对房地产等对货币贬值最敏感的资产性商品价格。
而且,人民币过低的价格也使外汇持有者大举抢购国内房地产类资产,带来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房地产价格全面直线翻番上涨。但是,不要认为人民币汇率低就一定是外国人来买房,抢购国内房地产最大的群体来自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持有外汇“美元”的中国国人。据统计,仅台湾人在上海购房就超过10万套,上海的房地产从2003年以来至今已上涨两倍有余。结果是,工薪阶层的多数国人已被剝夺了在北京、上海等地买房居住的权利。
无论是美元的全球贬值,还是连带的人民币在全球和国内的贬值,致使人民币对资产和商品的购买力大大缩水,而因为本币贬值损失的财富和福利部分,都将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最后由国内的民众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