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民币强势升值干实业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人民币强势升值干实业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2014年12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024,这是人民币在2014年一年之内第41次创新高,至此人民币对美元一年来的升值幅度达到了3%左右。这一数值2012年为1.03%,2011年为5.11%。
2007年人民币一轮猛烈升值,浙江一些大的出口服装加工厂基本被‘消灭’了,而今年就更彻底了。
现在浙江几乎没有1000人以上规模的服装加工厂了,我自己的两家工厂也就只有五六百人。
今年起,我们这个行业已经不去外省招工了。往年过年之前农民工回家,我们都会跟他们说明年再来,今年农历年前我们根本就不提这事儿了,来就来,不来就拉倒。年后也没有企业去安徽等外省招工的。
谁吞噬了企业的利润,偷走了农民工的工作、人民币?
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5%,人民币对欧元的升值幅度也已超过了20%。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最迅猛的应该是2007年,一年升值幅度超过6%,企业倒下一大片,那一年我的公司亏损了900万美元。”
人民币如此强势的升值下,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甚至都是勉强亏本经营,未来干实业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自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指数经历了几番大起大落。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美元指数暴跌至70.7,人民币对美元自然出现上涨。但是随着危机不断发酵,美元的走势开始逆转。因为危机引发的全球避险需求,美元指数很快上升至近88的高点。按理人民币应该下跌,但此时人民币对美元依旧维持着小幅升值的走势。此后,美元指数又因美国经济疲弱的复苏态势,在2011年4月份跌落至近70.7的低点,之后美元指数则基本维持震荡向上的行情。而无论美元如何大起大落,人民币则一直保持着一种“荣辱不惊”的升值姿态。
从2005年至今的8年间,全球经济经历了两次上涨、三次下跌共5个波段,但是人民币对美元几乎只有一个波段,持续升值了8年。
2008年全球经济过热的泡沫破灭之后,美元一度在较长时间内因避险需求而维持强势,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纷纷大幅贬值,但是人民币则始终保持略有升值的步调,从而导致大量热钱涌入中国,资产价格大幅上扬,而现在国内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后遗症。
2012年中国的外贸占GDP的比重仅为1%,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任何一个发展中经济体贸易都是核心,而人民币的升值已经超出了中国外贸的需求,甚至损害了中国的出口。符合中国外贸需求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应该是在7.0以上。
只有当手中持有的人民币保值或者升值,人们才更愿意拥有并使用它。
人民币国际化并不一定是人民币只升不贬,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人民币市场化的程度,能根据不同的预期展开做多或做空的博弈。
然而,以升值为“诱饵”国际化,并非没有代价。
没有一种市场化的货币是只有做多机制而没有做空机制的。在人民币始终呈现单边升值的行情下,根本就没法培育起人民币汇率避险市场,以市场交投也始终是清淡的。
如果人民币能稍微降一降,降到7.0左右的水平,一些民营企业家肯定会削尖了脑袋拼命干,但是现在还愿意干企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同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扭曲状态结合在一起,正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扭曲造成了让人‘不可理解’的人民币持续升值。
最明显的是理财产品爆炸式增长。很多人只看到了高收益率,却不知道这些收益到底如何而来?
在资金利率不断上涨的时候,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却始终高涨,这进一步刺激资金利率上扬。而这样的恶性循环则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进而刺激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又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流向实体经济的资本并没有多少,大量的资金越来越多地固化在金融领域,大家都热衷于套利。
在中国贸易顺差收窄、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热钱的大规模涌入已经成为推升人民币的最大力量,而这也意味着当前人民币的升值蕴含着高度的风险,“一方面,高度投机属性的热钱不可能流向中国的实体经济,但却扰乱了中国国内的资金利率水平;另一方面,一旦热钱选择蜂拥而出,很可能将导致人民币在瞬间暴跌,进而引发中国的经济危机。”
2014年,人民币“5时代”已是大概率事件。按目前中间价,人民币只要在2014年达到1.8%左右的升值幅度,即可破6入5。而最近三年人民币升值平均幅度达3%
而近几年来人民币的购买力在明显下降。很多中国制造的东西,在境外的价格反而要低于境内的价格。从这一角度来看,人民币估值的确已经过高,应该有所贬值了。
美元中长期缓慢升值是大趋势,而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中长期是一种缓慢贬值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