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资讯 - 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较量
   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较量,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后,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而城市户口的细分,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具体来说,就是大城市户口与小城市户口。
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可以承包土地,但种菜收入远远比不上城镇工资。而城里单位招工,好一点无一例外都要有城镇户口。想跳出“农门”,只能靠考上中专大学或者当兵这两条路子。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眼看3名儿女即将升中学,“那时候要上培英那样的好学校,必须要城镇居民户口。”徐镜亮最终以每个户籍4000元的代价,让3名子女都有了城镇居民户口。而当时江村一户家庭的年收入才3000来元。
最早接触的是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别小看这一点点差别,在当时,可是代表着身份的不同,包括在现实上和心理上.在现实上看,城市户口是可以吃商品粮的,农村户口就没有;应该说是妈妈刚记事起吧,大人传递的信息就是,城市户口好,每个月有补贴,也不用在农田里干活,可以当工人,可以找工作,因为找工作的时候,农村户口是受限制的;从心理上看,城市户口的人先天就有一种优越感,因为户口所附加的利益,自然而然地在人心理中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农村户口的渴望有一天能成为城市户口,这种渴望转化到具体的行动上,就是千方百计地想换个户口本,一种就是靠关系,只要能解决户口问题,七大姑八大姨,只要是靠得上的关系,都要走一走;另一种就是直接拿钱买户口。我记得在刚开始户口可以买卖的时候,办一个“农转非”(也就是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村户口)要花上万元。请注意,这个上万元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按当时的水平算,1万块差不多是当时一个农民年收入的70倍(农民人均70年代平均年收入约60RMB,人均80年代平均年收入约150RMB,人均90年代平均年收入约350RMB,人均现在平均年收入约600RMB)!简单地说,也就是一个农民70年不吃不喝,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上,才够买一个城市户口!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有点不可理解,甚至觉得有些荒唐。但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这么高的门槛,其实有能力花钱买户口的还是极少数的农村有钱人。这些人买户口,已不是冲着城市户口物质意义上的好处,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考上大学转户口。这也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孩子的唯一出路。在那个年代,所有的农村家长都会跟孩子灌输同一个观念:好好读书才是摆脱农村的唯一出路,否则,只能一辈子在家种地!妈妈及其同辈的孩子,都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那时候根本没有去考虑自己的兴趣看好是什么,以后的发展道路是什么;不是不考虑,而是根本就不知道还要考虑这个问题。所有的目标只有一个: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离开农村。
爸爸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在封闭的河南农村老家,通过努力考上大学,离开了农村。按农村人的说法,就是换了户口本,这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很兴奋。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感受到兴奋,就开始感觉到了压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来的孩子除了学习成绩以外,都是多才多艺,而来自农村的我们,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上大学,因此每天都是围着课本转,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发展自己课外的能力。其实一直到爸爸妈妈大学毕业十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农村的孩子还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唯一不同的是,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差别已开始慢慢消失,特别是从2008年起,很多地方已经规定不再区分城市与农村户口。这样做的前提是,城市户口本身所依附的福利已经慢慢在淡化:社保医疗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城市才能享受;找工作不再区分户口,有能力去做才是截键。而且,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目前很多地方农村户口反倒是吃香了,因为农村户口可以分到田地,可以转包转租。
刚刚看到一条信息,广州将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农业户口,公民户口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信息推荐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