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游人羡慕的世外桃园苏仙石乡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青砖黛瓦徽式建筑有序相连;一块块长势旺盛的茶园密如地毯;一片片苍松翠竹直立挺拔绿满山间;一条条宽敞整洁的乡间水泥路婉转曲折地通向农家小院;一幅幅散发着古朴风韵的茶经画卷彰显农家庭院的品味不凡;一潺潺清澈香甜的溪流挂在山间随处可见。当这样的场景映如您的眼帘,当您走进这样的庄园,当您置身于这样的大山,当您见到眼前农民群众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伴着那时起时散的云烟,是否感觉已经飘摇成仙。这里就是被众多游人羡慕的世外桃园——商城县西河新村。
资源·西河
西河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位于苏仙石乡东河村,距离县城20公里,有 4个居民组,76户居民,328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处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核心景区,红、绿旅游景点遍布全境。比较著名的景点有朝阳洞、华严寺、铁瓦寺、皇殿、半个街等。生态环境优美。区内有金刚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到68.5%,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有高等植物2500余种,陆栖动物250余种。“商城肥鲵”为世界独有,“石花鱼”为江北独有,“大别山五叶松”为国内独有。物产众多。境内盛产茶叶、板栗、油桐等。所产的高山云雾茶具有“芽壮、香高、味醇、汤绿”的的独特品质,为茶叶中的珍品。
成果·西河
支柱产业发展迅速。结合区内的物产和资源情况,乡党委政府将茶叶和旅游服务业作为西河发展的两个支柱产业。茶叶规模化发展。以发展无性系有机茶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茶产业。示范区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500亩,可开采面积近4000亩,年产值近2000万元。有其鹏茶场、金刚台茶业专业合作社、祥发茶场等10余个茶叶加工企业,其中其鹏茶场、金刚台茶叶专业合作社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旅游餐饮服务业蓬勃兴起。抢抓旅游服务带来的商机,大力开展以茶文化游、农家乐、地质探险、生态游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带动了旅游服务业、餐饮业的长足发展。有高标准的集餐饮、住宿、茶艺表演、茶叶加工于一体的农家乐宾馆3家,农家餐馆及农家小吃近20家。从事旅游及餐饮服务又成为示范区群众增入的新亮点。
群众生活比较宽裕。收入迈入小康。示范区的群众仅茶叶种植一项人均年纯收入就达2万余元,生活普遍比较宽裕。“家种五亩茶园,胜过外出务工挣钱”在这里已成为现实。示范区的200多名劳动力,无一人外出务工。家居十分宽敞。按照景区的统一建设要求,大部分群众建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两层半徽式建筑,人均居住面积近60平方米。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认真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大力开展脏、乱、差整治,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把“六城联创”、“4321”工程向示范区延伸,建立健全各种卫生管理制度,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工程。实现了组组户户通水泥路。同时,为美化景区环境,打造高标准的绿化、亮化精品数十处。
经验·西河
在示范区新农村特区建设中,苏仙石乡党委政府按照“建设新村庄、壮大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貌、构建新生活”的工作思路,以20字方针为统领,以科学发展为理念,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农民文化素质为重点,以优势产业开发和村庄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强基础,建设新村庄。结合西河国家地质公园拆迁安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四统一的原则,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进行改造。首先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刚散”的原则和“房前屋后茶叶香,室内室外墙地光”的要求,全面实施“五个一” :每家农户建一个骨干增收项目、一口蓄水池、一条进出农户的硬化路、一座垃圾池、硬化一个庭院;做到“三配套”:生态循环建设配套、路园配套、庭院经济和庭院文化配套;彻底“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在实施中,坚持以户为主体,村、组为基本单位。“户户推着干,组组连成片,形成辐射圈”。其次是配套设施现代化。大力实施“五通”既: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完善村组基础建设。已实现“五通”目标的户达100%,新增村组水泥路1.8公里、到户水泥路1.5公里。三是环境整治综合化。集中开展绿化、净化、硬化、亮化、美化等“五化”为重点的景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二、壮产业,发展新经济。首先是发展茶产业。以5000亩茶园为依托,大力引进茶叶新品种,改良本地老茶树,有槠叶齐、福鼎大白、乌牛早等6个优质高产无性系品种。茶叶基地每年以500亩的速度递增,为示范区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发展了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增加茶农收入,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步伐。特别是金刚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农民的增收,提高了西河示范区茶叶的竞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日益发挥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其次是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示范区内红绿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打造西河峡谷、观景平台、地质广场、地质博物馆、地质探究、红军洞群等“红”、“绿”景点,发展集红色游、生态游、茶道表演、民俗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业。
三、抓创建,培育新农民。一是树新风。结合环境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了“文明树新风进农家”、“文明卫生户”、“科技示范户”等创建和评选活动,倡树文明新风。二是重培训。依托金刚台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训学校、茶叶协会等民间培训组织,聘请市县茶叶专家,常年对茶农开展包含远程教育在内的各种科普惠农工作,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三是建机制。全面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的有关规定。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卫生检查评比等制度,大力开展脏、乱、差整治,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同时,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渗透到示范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规范了村民的行为。
把六城联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六有六无”标准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条件。“六有”即:有一个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场所,达到村村有活动室、电教室、计生室、图书阅览室和文化广场;有一个便利的卫生室,村民人人享有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小病不出村;有一个价廉物美的农家超市,方便村民购买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有一个交通方便的垃圾场和一支环卫队伍,逐步形成“户收集、组转运、村处理”的处理模式;有一个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有一个社会化的农村服务中心,为农民及时提供科技、信息、中介、物流等综合服务。“六无”即:无村庄绿化空地,绿化美化农家庭院;无道路硬化不到位的村民组,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无广播电视空白户,实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程控电话、手机和宽带;无“一池三化四清五改”遗漏户,实现户建垃圾池,农户住房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农户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农户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无学校危房,保证师生安全,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无严重违法乱纪农户,加强村民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素质。2008年,全县第一批共12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本达到“六有六无”标准,六城联创的成果继续得到彰显,在市联创办对各县乡镇四次暗访检查中,我县有吴河、李集、上石桥3个乡镇四次成绩均为好,全市四次成绩均为好的总共有7个乡镇,我县占3个;达传店、金刚台、苏仙石3个乡为3次好1次较好,全市3次好1次较好的总共有5个,我县占3个,其余乡镇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县整体联创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