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的来历与做法
麻婆豆腐的来历
麻婆豆腐的来历与做法
传说中的麻婆本姓陈,专门以做豆腐为生。清朝同治年间,成都万福桥是商贾聚集之地,陈老太在此开了一家豆腐店,由于她点浆技巧过人,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烧制的豆腐菜又特有风味,因此,生意越做越红火。
不料这竟引起她对门一家豆腐店老板娘的嫉妒。一天,一位过客提着两斤刚剁好的牛肉末来陈老太店中落座,对门豆腐店的老板娘仗着自己年轻又有几分姿色便给这位客人暗送秋波,这位客人一时惊喜便忘了那包牛肉末径自向她门走去,陈老太见此情景心中又气又恼。这时又走进几位客人,他们看餐桌上的牛肉末便说要吃牛肉炒豆腐,陈老太本不想用别人的牛肉末,但客人急需食用,也就把这牛肉末同豆腐一起做菜给客人吃了,没想到这道菜又香又有味,吃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异常热爆、络绎不绝。
对门副食店的老板娘见了又气又眼红,便在顾客面前说陈老太的坏话,骂她是丑八怪,是麻子。陈老太是个心怀大度的人,面对这一切,她不屑一顾,不露声色,下气力做自己的生意,后来,她干脆在自家门头上挂起一块大招牌“陈麻婆豆腐”。后来这个店名声愈来愈大,麻婆豆腐这道大众的佳肴也就名扬四海了,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最著名的豆腐菜肴。
“麻婆豆腐”是中国名菜,它的主料就是豆腐。其特点是外观色深红亮,红白相衬,豆腐形整不烂;具有麻、辣、烫、嫩、酥、香、鲜等风味,是广为流传的大众菜。特别是冬天,吃上几口顿觉遍体生暖,血液通畅。 麻婆豆腐,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约100多年。当时,成都北郊的万福桥边有一家专供行人吃饭歇脚的小店,店主人是位脸上有几颗麻点的妇女,因为她丈夫姓陈,人们都称她为陈麻婆。陈麻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下层劳动群众,做的是小本生意。但陈麻婆并不因为赚点微利而轻慢客人,她认真学习,烧得一手好菜。在她家南来北往的顾客中,有一批挑油篓的力夫,他们每次用饭都要到集上买几块豆腐,割点牛肉,从油篓里舀点菜油,请陈麻婆为他们加工成菜。这本是很平常的事,但陈麻婆见力夫劳动强度大,往往有疲惫之色,吃的菜又简单,会影响食欲,就为他们精工细作。她把牛肉切成末后,在油锅爆炒,佐以辣椒、豆豉等开胃佐料。再放汤、豆腐,出锅后再加上调味料。 这种以民间传统方式做出来的菜很受力夫们的欢迎,他们吃了麻婆豆腐,不仅胃口大开,且浑身舒畅,气通血活,极易从疲劳中恢复过来。力夫们走南闯北,到处宣传陈麻婆做的豆腐,麻婆豆腐很快便出了名。陈麻婆也将店面开到成都市区,更多的人能吃到麻婆豆腐。 制作方法如下:先将豆腐切成六分见方的均匀小块,用开水烫过后待用,牛肉去筋剁成末,入油锅中炒至深黄色时放盐、豆豉、辣椒酱,继续炒至出辣味时,掺入鲜汤,放入豆腐,烧至三五分钟,加酱油,勾芡收汁,加青蒜苗节,起锅后,撒上花椒末。 到今天,麻婆豆腐不仅是川菜中的看家菜之一,还因为它的普通与简单,成为全国的家常菜。 原料:嫩豆腐300克,牛肉、菜油、蒜苗各适量,辣、花椒面各15克,豆鼓、酱油、淀粉各20克,盐l0克,汤200克。 做法: ①将豆腐切成小方丁,用开水略焯。牛肉剁成末,蒜苗切成小段。 ②炒锅加油烧热下午肉末炒散至颜色发黄,然后加精盐、豆鼓、酱油同炒,再放辣椒面炒匀,加高汤,下豆腐块,用中火烧透入味,最后放入蒜苗,用淀粉勾芡英撒上花椒面,出锅装盘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