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的来历: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民间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
很久以前,凶禽很多,四处害人和牲畜,人们组织反击,一只神鸟误入人间被意外射死,天帝震怒决定在正月十五放火把人畜统统烧死。人们知道了有个老人就提议,以燃放烟火炮竹来瞒天过海,十五人间一片红火响声震天天帝以为是大火燃烧心中大快,人们逃过此劫,便有了元宵节。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的来历出处也和避讳有关。有个人叫田登,担任州郡的长官,自讳其名,不许手下的吏员说“登”字。于是,整个州郡都把“灯”称为“火”。元宵节放灯,允许郡中百姓游赏观望,吏人遂书榜文悬挂市中:“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这句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