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充满了水乡元素
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充满了水乡元素
天下端午——嘉兴与世界
昨天晚上,2014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演出,以各地民风民乐为载体,展示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不同端午习俗。
整场晚会除去《序:兴》与《尾声:和》之外,分为三个篇章:欢情端午、千年端午和天下端午。从内容上看,三个篇章分别对应了嘉兴、中国、世界三个核心元素。
在第一篇章中,舞蹈《傩面舞》、《艾草青》和《粽子香》充满了水乡元素,背景中古朴的江南民居,芳草萋萋的青草水岸,雾霭沉沉的小桥流水,以及身着江南特色服装的演员,都是嘉兴人熟悉的场景。而男子舞蹈《踏白船》,更是具有明显的嘉兴端午元素。舞台中央高台大鼓起,水珠自上而下滴落至鼓上、鼓者身上。随着鼓者雄浑有力的敲击,大屏幕和舞台上水花四溅,其余舞者组成竞渡的白船,以一种激流勇进的气势,将“欢情端午”推向高草。
第二篇章是中华民族对端午的集体追思。伴随着古琴的空灵之音,乐舞诗《屈子天问》,将观众带入了两千多年前。男子舞蹈《潮神子胥》,展示了嘉兴端午源头伍子胥在钱塘江畔,操练千军万马的雄姿。《诗咏端午》,更是以兰花舞蹈为精神寓意,通过对端午诗歌、传说的提炼,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薪火传承。
晚会的气氛在第三篇章达到顶峰。“天下端午”,是世界端午民俗原生态乐舞的一次展演。来自屈原故乡的《摆手舞》,来自贵州的苗族《芦笙舞》、《侗族大歌》,来自陕西的《天地社火》,都是当地端午节上的重头曲目。来自福建的《嗦啰嗹》,是根据当地的原生态端午民俗改编的,他们用古老的习俗、古朴的民风,寄托着纳福迎祥的美好期望。而来自嘉兴友好城市韩国江陵的《青山别曲》,更是让嘉兴市民看到了“汉文化圈”对端午的重视和保护。
趁着演出的间隙,一位韩国演员告诉记者,韩国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城隍等十二位之多。而且在江陵地区,端午祭有着繁琐的祭祀仪式。如果从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举行五个昼夜;如果从“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时间长达20多天;如果从“谨酿神酒”算起,则长达一个月。
就是国内,各个地区和民族间在端午习俗上也各有不同。《侗族大歌》的演员都来自于贵州凯里黎平,演员吴再霞说,他们民族对端午也非常重视,但是每年的端午节不是固定的日子,而是通过祭司择日,比如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19日,她们是过了端午节之后才来到嘉兴。相同的是,侗族人也会在门上挂艾草等驱邪,也会裹粽子:“不过我们没有肉粽子,今天吃了嘉兴的肉粽子,很好吃。”
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加拿大等国的嘉兴市国际友好城市市长(副市长)也来到嘉兴,一起共度端午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还将举办国际友城文化论坛,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研讨文化保护与城市管理理念,观摩城市建设和民俗文化,加强合作交流,提升交流水平,扩大嘉兴端午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