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空间·中华传统民俗
端午节起源_端午节的来历及民俗
    端午节起源_端午节的来历及民俗
莺飞草长,柳色如烟,纵是江南一番好春色!过了这般时节,眼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快来临了。我家自从迁住城内以来,对于过传统节日许多都已淡漠。每年的端午节,除了母亲会从市场买来一束艾叶、菖蒲、蒜头之类的东西挂在门楣上,其它就再也感受不到过端午会有什么与往日不同的事。关于端午节,只有残存在童年记忆中的温馨片段。
乡间的农历五月,是最令人舒适的季节,春收春种已然结束,大人们完成了开年第一波繁忙的农事,孩子们采过菜花、蔷薇、掏过蜜蜂,也饱食了桑葚,田野间、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花草的芬芳和泥土复苏的气息。端午节是一年当中令人向往的大节气,家家户户都很重视着过节,即便是最贫困的年头也要过端午,那时能过端午基本是靠有了春蚕的收成。嘉兴人过端午吃五黄是必不可少的,即:黄鱼、黄酒、黄鳝、黄瓜、黄豆。雄黄酒我未尝吃过,或许竟是吃过也忘了,只记得总要在孩子的额上用雄黄酒写个“王”字。至于带虎头帽,穿虎头靴,挂钟馗像,赛龙舟之类的事可能更要早上几辈人,反正我小时候是不曾听说过的。
除了能够吃到五黄,当然还要裹粽子,乡谚有所谓“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可见得端午粽的来历应当更为久远些。吃过之外,还有玩的事物。据说端午的午时,是阳气最旺的日子,因此蛇虫百脚都会藏匿起来,村里人都会在自家客堂与房间生起灰堆,这一天熏过之后,夏天的蚊蝇就会少很多。我们家除了室内还要在猪棚里也生灰堆,并且要举着冒烟的湿稻柴熏过屋内各个角落一圈,我喜欢家里烟雾看不见人,呛得眼泪鼻涕齐下并举着稻把熏虫的“玩法”。还有一件事是不能忘的,就是要找来几只蛤蟆,剖开肚皮,纳入一个鸡蛋放进灰堆里,等到蛋熟了取出来吃,听说小孩吃了这种蛋夏天是不会长疔疮的,皮肤会很好。
我所记忆或者概念中的端午节,也就以上大致这些。为了弄清楚端午节的来历及其相关民俗,特地去搜集查找了一些古代资料,发现端午习俗至少从汉代已经开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从字面上来看,“烹鹜”是煮野鸭,“角黍”即粽子。那么究竟为何过端午必须要煮鸭子、包粽子和赛龙舟呢?照南梁吴均《续斋谐记》所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楚人哀之,以五彩系菰叶裹粘米谓之角黍,投江以祀。当时以舟楫拯之,今竞渡是其遗迹”。包粽子为什么强调要用五色线?五色之概念形成由来极为久远,比如女娲以五色石补天,远古以五色土为祭坛等。关于竞渡,唐以前江南于元夕、初春、重九皆有竞渡,其俗由来已久,难怪唐人会有“疑非本意”的想法(指竞渡为拯屈原)。
当然有些学者考证认为所谓的端午是从古代的一种祭龙仪式发展演变而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猜测,最早的抛角黍、赛龙舟其实就是祭龙和娱祀水神仪式的其中内容呢?只不过后人将其附会于“屈原赴湘”而已。因此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端午节的起源甚至应当更早,或许还与远古时期以崇拜龙为图腾的中原华夏部落战胜了奉鸟为图腾的东夷部族而举行的一种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然而现在一般的说法则认为端午节起源大致有三种:一、纪念屈原;二、纪念伍子胥;三、纪念孝女曹娥。其中以第一种说法最广为人知。唐刘餗撰《隋唐嘉话》载:“俗五月五日为竞渡戏,自襄州已南,所向相传云:屈原初沉江之时,其乡人乘舟求之,意急而争前,后因此为戏”。而宋人程大昌《程氏续考古编》中根据屈原《渔父》一章,自载己与渔父问答之辞。因而认定屈原并未沉江。
江浙吴地过端午节主要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其根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人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伍子胥是春秋时人,早于屈原二百多年。且端午的其他习俗如“斗百草”、“吃粽子”等均来源于吴地。另外宋人朱翌《猗觉寮杂记》亦云:“浙江之涛,自古以为子胥余怒”。《唐语林》称狄仁杰为江南安抚使,江南毁淫祠七百余所,唯存伍子胥等四庙。可见伍子胥祭祀在这一带的影响和地位。
端午节起源因何而来现今看来已不甚重要,关于端午竞渡,至少唐宋时期湖荆、浙苏两地是分别存在的。至于禾地端午习俗,据明项起元《客座赘语》所描述:“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傩止恶气。后汉又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虫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魏晋乃杂用于岁旦。今人家五月五日,庭悬道士朱符,人戴佩五色绒线符牌,门户以缕系独蒜,及以彩帛、通草制五毒虫,虎、蛇、蝎、蜘蛛、蜈蚣蟠缀于大艾叶上,悬于门,又以桃核刻作人物佩之。盖用汉五月五日之遗法也”。清乾隆年间嘉兴人项映薇在《古禾杂识》中说:“重午日,梁间贴朱砂辟邪符,胆瓶供葵花、艾叶,正午饮菖蒲雄黄酒。闺人作蟾蜍袋、蒜葫芦、金蜘蛛、娟老虎、钗梁缀、健人符;市上筛锣击鼓,跳黑面钟馗、红须天师;南湖竞渡。”清道光年间,嘉兴人王寿补充说:“是日食角黍,谚云: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又妇女剪蚕茧为花,儿童以雄黄涂面塞耳或书王字于额。市工之戏,久不作矣。南湖竞渡,则乾隆四十年后始绝响矣。又午后市上俱闭门。”
综上所述,可见古代过端午节大致有两项主要内容:其一是举行各式各样的辟邪活动;还有一项就是赛龙舟(当然官方还有“射柳”活动)。然而端午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以及其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延续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具体形式内容已不甚注重,代之的只是和过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注重的团聚、喜庆这两种主要因素,藉此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和机会而已。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史无前例、轰轰烈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非遗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大部分濒临灭绝和失传,因此这项工作十分及时必要。嘉兴,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同时也是端午习俗起源重要区域,因此成功申报和主持举办全国性端午祭祀及相关民俗活动,并且建起了端午民俗陈列馆,所有的这些努力,我想可以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嘉兴作为一个江南文化重镇,在对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挖掘利用方面提升了新的认识高度,并且正在日益重视起来。
信息推荐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