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不是灵丹妙药
互联网自诞生之初便被冠以“虚拟”之称,时至今日,这种“虚拟”几乎等同“虚假”、“不真实”的代名词,自律也暴露出弊端的一面:匿名犯罪,网络欺诈,垃圾信息……应合现实世界的呼声,从网吧到手机,从网游到论坛,一场声势浩大的“正名运动”席卷整个互联网。
“就像一个常在黑夜里行走的人,突然被暴露在各种聚光灯下,总觉得浑身的别扭和不习惯。”有人这样评价即将到来的实名制。
8月3日8时19分16秒,四大门户中规模最大的社区论坛搜狐社区贴出这样一则公告:“搜狐的管理员和斑竹们将必须实名上岗,将资料送交上级安全部门报备,拒绝交代个人信息者将失去社区管理权限。”
此消息一传出,顿时在搜狐社区斑竹群里掀起轩然大波,管理论坛里质疑声四起,甚至传出有分区大批斑竹集体辞职的消息。
各大中文社区都将实名认证
据悉,需要实名认证的包括各论坛首席斑竹、斑竹、分区管理员、分区主管、站长,否则无法添加相应的管理权限,而整个认证工作将在8月9日结束。对此,搜狐方面回应说,此举是“接到上级网络主管部门通知,对所有大型门户社区、论坛斑竹进行实名认证”。同时,他们还表示:“目前chinaren社区、网易社区等门户社区论坛已经开展该项认证。”
“这些认证信息会为用户完全保密”,搜狐在公告里称,除搜狐相关少数工作人员及上级管理部门会接触到认证信息外,站长、管理员、其他斑竹、网友均无法获取这些信息。同时表示,针对认证信息的真实性,“一切审核工作由上级安全部门负责,他们可能会通过电话等方式来审核资料的真实性。提交的资料的真实性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
实名认证可能波及所有网友
“斑竹只是第一步,推广到所有网友都要实名认证也只是时间问题。”该社区一位资深网友告诉记者。他认为,从站长发布的实名制历史来看,中国的网络实名制已经从各个角度慢慢渗入,当网站管理人员全部归册之后,他相信接下来就是普通板友。“如果某一天你看到在注册ID的第一步改为了实名认证页面,千万不要吃惊!”
事实上,实名制呼声由来已久却进展缓慢。自2003年清华教授李希光率先喊出网络实名概念,到2004年网吧实名制最终演变为仅以阻止未成年人上网为目的,再到2005年教育部将水木清华树立为高校BBS向实名制交流平台转变的典型。
“网络实名一直在身份验证与泄露隐私的矛盾中谨慎地徘徊。”一位互联网分析师告诉记者。据新华网调查,73.36%的网民不支持实名制的推出。不过,由于目前网络犯罪成为我国一大社会焦点问题,而“虚拟”被普遍视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实名制开始摆上互联网发展的议事日程。
观点:
反方:网络实名不是“灵丹妙药”
目前的实名制需要用真实姓名和身分正号通过验证,而提供姓名和身分正号的人是不是本人则无法通过网络来验证,更何况现实社会中本不乏各种“假”证件。从执行效果看,基于实名的各类举措几乎形同虚设:网吧实名登记制度未能杜绝未成年人进网吧;游戏分级实名在叫停后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非经营性网站备案制在时隔5年后才实施,凭查封、关闭等才取得70%的备案率。而网络实名更是流于形式,在用户和实名之间,互联网企业往往更优先选择前者。
正方:网络实名有利发展电子商务
“匿名”让假网站骗取账号密码、黑客木马盗取虚拟财产、入侵电脑肆意破坏等事件屡见不鲜,而实名制的出台,不仅管理起来更为便利,而且让那些想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人有所顾忌,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如同“银行账户实名让非法所得者失去藏匿之所,而更好地保护合法劳动所得的自由”,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互联网的秩序。此外,有了真实身份后,就可以建立网络信用制度,从而降低网上交易成本并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博客成侵权重灾区 专家呼吁网络实名
8月5日,在首届“计算机与网络司法鉴定”研讨会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领域的纠纷、侵权与犯罪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博士生导师周明天教授认为,在IT研发与服务领域,软件程序或代码不明流失、被盗取,以致被人利用后另起炉灶,是当前非常普遍的现象。
另外,由于网络问题与社会问题的结合,也造成很多网络纠纷与侵权事件。“目前正红火的博客是网络侵权重灾区!”西南网络与信息系统专委会副主任曾家智教授说,“由于法律空白,被侵害方只能吃哑巴亏。”据统计,99%的计算机犯罪很难被人们发现。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刘乃琦教授说:“网络不是假面舞会,每一个虚拟的ID后边都是一个具有真实身份的人。”为此,专家们希望通过“实名制”来制止网络“假面人”的肆意妄为。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在法律法规、监控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要求对企业或单位的商业秘密进行必要保护。专家们一致认为:“通过技术专家的支持,企业应在技术上以事前防范为主,以事后鉴定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