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 → 七彩空间
道教对生活的态度及其现代意义
道教是一个以现实人生为出发点的宗教,在追求得道成仙的终极目标的过程中,致力于把现实世界建设成美好的人间仙境。道教历来强调,“仙道”不离“人道”,修道者必须在社会生活中积功累德,成为社会公认的做人楷模,才有长生成仙的希望。信奉道教,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贯彻道教的精神,从而觉悟人生,提高境界。古云“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就是说要即世间而超世间,不离生活而又升华生活。我们认为,立足于生活,圆融于生活,服务社会,利益人群,这既是道教的优良传统,也是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途径。
一、关注现实生活是道教的优良传统
道教创立于社会危机十分严重的东汉末年,一开始就是以解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苦难的面貌出现的。无论是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还是张角创立的太平道,都积极地以符水治病解除人们的疾苦。面对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张角领导太平道教徒发动黄巾起义,试图推翻汉王朝的黑暗统治。张鲁在汉中建立了割据政权,史称其政策宽惠,人民安居乐业。从道教初创时期的活动就可以看出,道教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济世度人的优良传统。
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以度己度人为宗旨。《墉城集仙录》卷一引圣母元君的话说:“夫重长生者,始于一身,次及家乡,至于天下。为子尽孝,为臣尽忠,为上尽爱,为下尽顺,色味调和,与道合真也。若止一身独愿长生,久住无为,逃避上下,不营忠孝,不存兼济,偏善乖道,自是失德。纵能弃吾我之欢,忘色味之适,同 枯木死灰,复何足贵?夫修道者,在适而无累,和而常通,永劫无穷,济度一切。此之长生,乃可为重。长生难得,由忠孝仁义。忠孝仁义立者,功及于物,生白可延。无此德者,独守山林,木石为偶,徒丧一生,后方堕苦,先罪未释,今又无功,遂失人道,生处边夷,或生飞沉,群丑异类,永与道隔,深可悲夫,”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修道者必须在生活中积功累德,才有长生成仙的希望。若只顾一己长生,离弃社会生活,则与枯木死灰无异,也就丧失了作为人的价值。
道教中人始终认为,“仙道”不离“人道”,“全人道”是“修仙道”的基础。清代著名高道王常月说:“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修,仙道远矣。”清末道教内丹家黄裳说:“道在伦常,德在心性,切不可孤修兀坐,以求仙丹之就。”只有很好地履行做人的社会职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才谈得上修仙证道。道经中反复强调,只有对社会做出大量贡献,积累了巨大功德的人,才有长生成仙的资格。《老子想尔注》说,欲求长生者,“百行当修,万善当著。”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更具体规定:“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陆修静《道门科略》说:“若救治天下百姓,扶危济弱,能度三命‘过去、现在、未来。”张伯端《悟真篇》说:“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等亲冤,始合神仙本愿。”并警告修行者:“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净明派更是以“忠孝”传教,要求“凡得净明法者。务在济物”。金元时期形成的全真道,其宗教实践分为内在的“真功”与外在的“真行”两方面,“真功”指心性、内丹修炼,“真行”即行道济世。可见,统一人世与出世,以积善为仙道的根基,是道教一贯的主张。
道教济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历史紧急关头,道教领袖往往能够挺身而出,为人民大众实在地解厄救苦,减少灾难的损害。最著名的是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不远万里赶赴漠北,觐见成吉思汗,劝成吉思汗戒杀的事迹。清代乾隆直帝曾为此写下了“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的对联。此外,在南宋、金、元的战乱之际,太一道四祖萧辅道、茅山宗高道杜道坚等,也利用自己的威望做了许多制止胜利者不要滥杀无辜的工作。
道教济世精神的另一个表现是行医施药救治病苦。医术与养生有很密切的关系,故自来为道教所重视。晋代道士葛洪、南朝梁道士陶弘景、唐代道士孙思邈等都是有名的医药学家,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普通道士一般也兼通医术,在缺医少药的中国古代社会,他们是一支重要的医疗队伍。
道教制作、宣传各种劝善书,也是出于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道教劝善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警示性的故事,向人们宣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旨在以“神道设教”的方式,促使人们遵循忠孝仁义等伦理规则。道教认为天地间有司过之神,时刻在监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所以古人常说:“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在劝人行善去恶问题上,道教凭借神灵所建立的威慑作用,显然比儒家单纯的理性说教具有更大的效力。因此,可以说,传统的伦理规范虽然是儒家所提出来的,但其在民间的实施则主要依赖于道教。
道教的“功德成神”观也具有现实意义。道教依据有功于民则奉之为神的原则,把历史上许多圣贤英杰,如关公、岳飞等等,纳入神灵体系之中,使他们的丰功伟绩不因时代的迁移而湮没无闻。道教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宣传,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树立了典范,从而在塑造民族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们自强不息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返回】 | 【专栏】 | 【频道】
为您推荐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