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春节的来历
   古代称之为“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朔日,阴历初一日。旧时也把元旦叫作“元日”、“端日”、“元辰”等。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式把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是在民国以后。孙中山本着“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宗旨,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决定改用公历纪年,从1912年1月起实行。这样以来,我国就有两个“新年”,公历的新年称为“元旦”,农历的新年便称为“春节”。
   上元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这天晚上叫作“元宵”、“元夜”,又称之为“元宵节”。由于唐朝以来盛行元宵观灯的习俗,所以又叫作“灯节”。据说汉文帝平定诸吕之乱登位,平乱之日是正月十五日。于是汉文帝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率领百官、宫人出宫优游,以示庆贺,并把这一天定为“上元节”。元宵节成为灯节,始于东汉明帝,盛于唐代。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写出了元宵张灯结彩,万人出游的热闹景象。此外,还有吃元宵(汤元)、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端午节的来历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也称夏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这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据说,五月初五日是纪念春秋时吴国无辜被杀的功臣伍子胥的日子。传说伍子胥死后变成涛神,民间就有迎涛神的风俗。后来,这些风俗又和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愤而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糥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各样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年糕的来源。在端午节的各种习俗中,龙舟竞渡最为壮观。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来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这些风俗传到了国外,直到现在,日本的某些地方还有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竹竿挂鱼等传统风俗。
   七夕节的来历
   阴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穿针乞巧等风俗,民间又称为“乞巧节”。所谓乞巧,是指千家万户的妇女梳洗之后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唐代诗人崔颢《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农谚:“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中秋节的来历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蓝空明净,圆月悬空,清辉泻地,桂香浮动,令人陶醉。苏轼《阳关曲》诗:“暮云收层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表达了中秋月夜的美好。旧俗是夜全家团圆,备上时令瓜果和熟食,一边宴饮,一边赏月,欢声笑语,月圆桂香,聚集一堂,共度佳节。中秋节还有吃月饼的风俗。据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动暴动的日子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馅子里,以便相互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的来历
   又名秋节。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景,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可以避难。恒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囊、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又因古代“登高”与“蒸糕“音近,重阳日又风行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要登高,故又称”登高节“,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民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腊日节的来历
   阴历十二月初八日,称为“腊日”,又叫作“腊八节”。腊日趋于古代的“腊祭”。从周代起,每年十二月进行腊祭,祭祀祖先百神,十二月正是狩猎的季节,猎获的禽兽用作祭祀供品,进行腊祭的日子叫作“腊日“。”腊八“又与佛家故事有关,传说十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
【返回】 | 【专栏】 | 【频道】
为您推荐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